为你的快乐鼓掌
为你的快乐鼓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我们要保持乐观,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不开心的事情。能让自己开心也是一种能力,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你的快乐鼓掌
为你的快乐鼓掌1
我的故乡坐落在太行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里。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带着我们全家从部队转业到省会。所以,虽然老家在农村,但是,我和弟弟没有过过一天农村人家的日子,其实,也还算是个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城里人”。
虽然父母在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了,但是,如同乡音难改一样,他们的生活习惯、审美习惯也还时常会透露着从前的痕迹。尤其是父亲,虽然都已经是将近六十多岁的年纪了,依然“不改初衷”。
记得前年过年,父亲去采买年货,兴冲冲地从市场上买回来两盆花。其实,不过就是两盆布料假花而已。一朵朵艳俗的粉红色花朵,在碧绿的叶片衬托下,显得分外土气,不上档次。可是,父亲却显出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忙不迭地对我说:“过年了,快拿去摆到你家里,这看着多喜庆啊!”我一听这话,嘴巴张得老大,心里想:老爸,你有没有搞错,我那可是刚装修好的新家,装修风格可以用简约、时尚来形容,你买的这盆花哪够得上档次装点我的新居呀!
但是,看着父亲一副不容拒绝、诚心诚意的样子,我也不忍心扫了父亲的兴,一个劲儿地说着:“这花真好看,不错。”挤出虚假的笑脸,把花搬回了家。
回到家,本打算把花搁置起来或者干脆扔掉算了,但是又担心父亲知道了会不高兴。于是,索性硬着头皮,给假花找了个电视机旁边的位置。可想而知,这盆假花与周围环境是多么的不搭调,不协调。
转天,父亲到我家,在显要位置看到了他买的那盆假花,笑容顿时浮现在脸上。看到父亲微笑的脸庞上皱纹如朵朵菊花般绽放,感受到父亲心里的那份小得意,我意识到,父亲日渐衰老,而让父亲感到开心、快乐,才是女儿最应该做的事。
渐渐地,我越看越感觉那盆假花自有一种朴实的美,一如记忆深处的乡村岁月。
就在前不久,父母到韩国旅游。临行前,我和父母约定,让他们拍了照片,用手机发送给我们。欣赏着父母发送过来的一张张优美的风景照片,我不禁感叹,韩国的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啊。看着看着
我发现了两张母亲身着韩国传统韩服的照片,照片上,体态臃肿的母亲双手扯起长裙的裙裾,笑容灿烂。我不禁哑然失笑。上了年纪的胖胖的母亲,在镜头前并不算好看。但是,我却从照片中分明感受到了母亲那份怡然自得的心境与满满的从容、自信。
我想,此刻,在我们眼里,阳光快乐的母亲应该就是最美的啊!我和弟弟不约而同地给母亲发送了一个热烈鼓掌的小表情。
亲爱的父母,你们含辛茹苦地将儿女养大,在以后的年年岁岁,就让儿女从身边最简单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孝心,比如,为你们点滴的快乐鼓掌。
为你的快乐鼓掌2
我发现,每一个现在焦虑的家长都是过去曾经轻松的家长。我的身边就有两个例子。
一个是工作中认识的朋友,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真性情,仗义直言,不媚权贵。他出生于农村,完全靠个人打拚才拥有现在的一切,因此也非常自信。
他说我是草根出身,我对此很自豪。他也常常说职业无贵贱,只要努力就有饭吃。对于还在读小学的儿子,他说,我跟他说过,能不能上大学无所谓,将来学做厨师,能做得一手好菜,能养活自己,也是成功。
这道理是不假。不过在我听来,却觉得不太妥当。这话会给孩子传递别样的信息,比如说,既然上不上大学无所谓,那就不用好好读书了。
三年后,形势变了。这时,他的孩子面临中考,如果能考上普通高中,将来可以参加高考,如果考不上,只能上职业高中。按他孩子的成绩,在职高与普高的分界线上下徘徊。他急了。曾经认为上不上大学无所谓的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考上高中。
让他着急的是,孩子根本不急,晚上不睡觉都要看小说,而且是那种玄幻小说、武侠小说,在他看来这是最垃圾的小说,可孩子就是沉迷于此,置学习于不顾。
他一改以前对孩子的开放式态度,对孩子严加管束,结果孩子就离家出走。作为父亲,当然担心孩子在外面的温饱与安全,于是又采取绥靖政策,从情绪上安抚孩子,只求他能在自己的视野之内,不再无端消失。
另一个例子,朋友讲的她的画家朋友的故事。
画家朋友的书画作品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名气,身上自然有艺术家的范儿,崇尚自由,对于某些规则会视为束缚,在他看来不按常理出牌也许更有创造性。
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如此,但是在生活尤其是在孩子的学习中,却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孩子,上小学正是给他建立规则的.时候,可这个家长带着孩子打破规则。他的孩子那时常常是到了周五下午就不上课的,没有别的原因,他们家的习惯是,到了周末就一家人开车去自驾游,周五下午出发。
老师提醒他多次,但他觉得行万里路比看万卷书重要,周五下午的课可以不上。
是的,他的孩子是跟着他去过很多地方,见过世面,开阔了眼界,但是,一回到学校,孩子整个人就不好了,学校是看成绩的地方。
如果长期是班上甩尾巴的那一个,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差。后来勉强考上了初中,可是成绩完全跟不上趟,他这时候不及时弥补,却仍然是自我安慰以及安慰儿子,国内的教育是禁锢思想和头脑的,是填鸭式的,没关系,反正我们将来出国读书。
但是,就算出国读书也是需要成绩的,对于一个高中都考不上的孩子,对于一个英语成绩总是很差的孩子,想要出国也很难。
现在,孩子的未来成了他的心病。是的,他的画受人追捧可以卖到高价,那是他自己的本事,但孩子的本事在哪里?如果不接受学校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没有某些专业方面的长项,孩子未来的立身之本在哪里?
在这两个例子里,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经,他们都是很潇洒的父亲,觉得树大自然直,孩子的成长不必要担心什么,先让孩子开开心心地玩好了。
结果呢,孩子玩着玩着就掉了队,与同学比就是落后一大截,身为父亲的他们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他们的轻松快乐到哪里去了?
很早以前,有一个朋友向我咨询,我的孩子正在读小学,成绩中等偏上,需不需要培优?
她也是那种飘逸型的家长,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快乐更重要,所以希望把课余的时间还给孩子,让他自由生长。
我说,你这样的想法一点都没错。孩子确实需要游戏、玩耍,释放天性,葆有童心。孩子的成绩能在班上中上水平,如果孩子和你对此现状都很满足,那就保持现状,不必培优。但是,如果孩子自己想将来考更好的初中,如果你对儿子的期待比现在他的状态要高,那么就培优,不用犹豫。
可那与我以前跟儿子说过的我的观点相违背了。朋友说,我曾经对儿子说,儿子,我们在学校好好学,学好,就不需要培优了。
我笑了,又一个纠结的家长。我说,你只需要想一个问题,培优这件事,到底是出于你的孩子的需要,还是出于你自己的需要?
她很聪明,笑了笑,换了别的话题。我从来认为,孩子的成长本身比家长自己的观点更重要。
有的家长自己秉持了某种观点,必奉为圭臬,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执行,希望孩子遵守,或者拿孩子的成长作为自己观点的验证。如果你的观点与孩子的状态是合的,当然好,但是,如果有一些观点只适用于自己
只适用于成人世界,而与孩子的成长规律有相悖之处,而你却一意孤行,那么,孩子成长的黄金期一旦错过,真的是悔之晚矣。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很多家长,尤其是本身比较特立独行的家长,往往会特别强调,孩子的快乐更重要,学习嘛,可以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
但是,如果不是高手,如果没有适度地控制,还真的把握不好这个度,看到太多的现实是,在玩中孩子的性子野了,收不回来。
最令人惋惜的是,因为放任而错过了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因为放纵让孩子失去了对于快乐的另一种体验付出努力得到的成绩与进步,是比玩乐更有成就感的。
在我看来,快乐是有差别的,快乐有三态。
有一种快乐,叫深度快乐,那是有目标的,并为此经过了努力,付出了汗水,经历过挫折,仍然百折不回,这种快乐往往建立在某种信仰之上,是可以持续的具有稳定性的并且具有创造性的快乐。这种快乐用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概括就是高峰体验。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快乐,只能称之为浅度快乐,或者是瞬时快乐,那就是立刻能享受的快乐,是需要物质来刺激的离开了刺激源就会消失的快乐,比如美食华服、游戏通关、酒精等等。
这种快乐往往强度高,甚至会令人兴奋,这种兴奋其本质如同毒品,兴奋越多,追求兴奋的欲望就越强烈。而且它是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无论是体力、心力与脑力,是一种低投入的快乐活动。
但是这样的快乐真正的代价却是昂贵的,那就是你对于某种物质的依赖,对自我的放弃,意志力变得低下,渐渐地无法掌控自己。